2018/6/13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、熱性傳染病,俗稱“打火印”。豬丹毒桿菌又稱丹毒絲菌,為細長的革蘭氏陽性小桿菌。
診斷要點
一,急性(敗血型)的癥狀是突然發病;體溫升高達42℃以上,寒戰,病豬行走時僵直、跛行,似乎感到疼痛;站立數分鐘后又臥倒,站立時四肢相互緊靠,頭下垂,背部隆起。食欲停止,有時嘔吐或干嘔。病初便秘,隨后下痢,有的混有血液。 病程2~3天,隨即死亡。
二,亞急性(疹塊型)病豬出現典型豬丹毒的癥狀。急性型癥狀出現后,在胸、背、四肢和頸部皮膚出現大小不一、形狀不同的疹塊,凸出于皮膚,呈紅色或紫紅色,中間蒼白,用手指壓后退色。當疹塊出現后,體溫恢復正常,病情好轉,病程1周左右,若能及時治療,預后良好。
三,慢性型常發生在老疫區或由前兩種類型轉化
而來。主要表現為關節炎,關節腫大,行動僵硬,呈現跛行。出現慢性心內膜炎,消瘦,貧血,喜臥倒,行走不穩,心跳快,常因心肌麻 痹而突然死亡。
流行特點
豬丹毒桿菌能感染多種動物和人十甚至在魚類、家蠅和蚊子體內有時也能分離到本菌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但在夏季多發,5~9月份是流行高峰,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發。不同年齡的豬均可發生,但多見于架子豬。
預防和治療
疫苗接種目前市售產品有豬丹毒活疫苗和豬瘟、豬肺疫三聯苗兩種。各場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。隔離消毒發現本病應立即隔離治療,注意環境和糞便的消毒。對于病豬的尸體應作燒毀或其他無害化處理,杜絕散播。藥物治療本病首選的藥物是青霉素,首次使用劑量要大。此外,其他抗生素或喹諾酮類藥物,磺胺類藥物均有效。用抗豬丹毒高免血清,皮下或靜脈注射,有緊急預防和治療效果。
病理變化
主要病變在胃、十二指腸、回腸,整個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。脾腫大,呈典型的敗血脾。腎郁血、腫大,有“大紅腎”之稱。關節腫脹,有漿液性、纖維索性滲出物蓄積。慢性病例在心臟可見到疣狀心內膜炎的病變,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出現菜花樣增生物。
安徽奎碩飼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皖ICP備15017175號-1 免責聲明